5月6日,由中國(廣州)國際紀錄片節與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金紅棉影展“紅色文化”主題公益展映活動,在廣圖展映了一部獻禮中國共產黨建立95周年的文獻紀錄電影《砥礪——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》。
如果談及制作《神農架》的最大感觸,我覺得其實不是天時、地利因素對大家的考驗,而是對自然學科的依賴。自然學科的學者加盟,對一部自然題材紀錄片太重要了,有時候他們決定了自然類紀錄片的成敗。
今天,我們搜尋整理惲代英文章高達300萬字,其內容涵蓋哲學思想、政治思想、經濟思想、軍事思想、文化思想、教育思想等廣泛領域,奠定了惲代英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理論家的地位。
2016年8月16日,大型紀錄片《穿越海上絲綢之路》首映發布會在中央新影集團舉行。在主創座談會上,創作團隊和參與拍攝人員分享了在紀錄片策劃、攝制過程中的思考與精彩故事。
再優秀的表演者也比不過革命領袖本人,再精致的道具也雕刻不出歲月的沉淀與痕跡,再生動的扮演也只能勾勒出輪廓而無法描繪那段歷史的生動圖景。真實的力量是最偉大的。
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,中央新影集團籌拍了紀錄電影《砥礪——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》。作為本片藝術顧問,我參與了全程創作。這不啻為又一次政治上的和藝術上的實踐與歷練。
2015年的創業英雄又是有故事的一年。歷時4個多月,在天馬行空的構思、興奮的計劃、磕磕絆絆的拍攝、暗自較真、激烈的爭執、無可奈何的妥協、令人抓狂的熬夜、絞盡腦汁的解決困難之后,最終片子入庫了。
農歷新年的第五天,年味還沒散。按照往年的習慣,這個時候閻老應該剛剛從忙碌了大半年的春晚后臺撤出來不久,坐在他那張堆滿了報紙的小書桌前,咬著筆頭,想想今年的春晚有什么得失……
這部片子是我至今30年的紀錄片創作生涯中,最有激情、最愿意做的一部。做《抗戰中的中國文藝》這部影片,就我個人來講,是對那個時代的文藝人發自內心的致敬!